酱香型白酒的发展百花齐放,有了贵州轻工所与贵阳酒厂的麸曲酱香,以及后来出现的翻沙酱香、回沙酱香,还有大量出现的碎沙酱香,甚至出现了串蒸酱香。 但是酱香型白酒的标准,始终都是大曲酱香的规范和规定,对于大量的碎沙酱香等,却没有标准和规范,导致了整个酱香乱象,不管是麸曲酱香、还是混曲酱香,甚至大量的碎沙酱香和串蒸酱香,都宣称是大曲酱香酒。
为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定义酱香型白酒,确定酱香型白酒的工艺、理化、感官特征指数,突出贵州优质大曲酱香型白酒,2011年12月1日起,由行业标准委正式发布的,由贵州省制定的《酱香型白酒行业标准》正式实施。
标准明确规定,酱香型白酒不得添加食用酒精及非白酒发酵生产的呈香、呈味、呈色物质,需以高粱、小麦和水等为原料,经传统固态法发酵制成,以保障酱香型白酒质量。
食用酒精是生产新型白酒最重要的基础物质,采用食用酒精进行勾兑已经成为一些新兴白酒品牌的新工艺,这种新工艺与传统纯粮酿造工艺有着本质的区别。标准中禁止添加食用酒精是对传统工艺的一种坚持,也是追求高质量的一种保证。同时,标准中提出的非白酒发酵产生的呈香、呈味、呈色物质,实质上是指一些香精香料、甜味剂等添加剂的添加。标准禁止使用添加剂,不仅从源头上根除了添加剂非法添加或添加过量的行为,同时也在最大程度上保障了酱香型白酒的饮用安全。
随着人们对酱香型白酒的了解越来越深,人们的消费习惯、消费理念也在不断变化中得到了升华,基于健康、绿色的消费理念,酱香型白酒工艺和品质等特点使人对其更有信赖感。目前,酱香型白酒已经逐渐形成一股消费潮流,成为人们日常饮用和聚会等活动的首选饮品。
从“风来隔壁千家醉,雨后慨叹十里香”的酱香盛况,到“怒掷酒坛震国威”的举世闻名,茅台镇、酱香酒早已驰名千里。